进项就是进货(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就是买东西),进货时产生的税费是进项税费;销项是把货卖出去,卖货时产生的税费是销项税费。
假设税率为0.1,你作为一个中间流通者,从A以原价a进货,向B以原价b卖货。则货物在你这个环节增值了(b-a)元,所以你应该交的税费是0.1(b-a)。
在现实中,你从A进货,其实付了1.1a,其中0.1a称为进项税费,由A交给税务局。
事情还没结束。接着,你成功地把它卖了,365买球 世界杯买球顾客给了你1.1b,其中0.1b称作销项税费,由你转交给税务局。
那这0.1b要全部上缴吗?当然不是,你只需要付0.1(b-a)给税务局。0.1b的销项税费里,有0.1a补偿了你之前交的税费。
为什么说增值税由消费者买单呢?看看你的账单,买货物花了1.1a,卖出得到1.1b,给了税务局0.1(b-a),总收益是(b-a),即原价之差。尽管你向税务局交了税费,但其实你只是一个经手人,税费是从顾客的口袋里掏出来的。
也就是说,顾客为价值为b的货物交了0.1b的税费,每一个经手商将其中在自己手上增值的部分交给税务局。
这个回答看的人很多,感谢大家的喜爱,我重新修改了一下表述, 含义和内容是一样的,不知道会不会更好理解。(吐槽知乎的排版,365买球网站 2022世界杯买球居然不支持Markdown)
v2.0一个简化的流通例子: A制造货物 - B经销 - 消费者(你)无税情形1. A用独家劳动制造了一个零成本的空气弹, 以价格a把货物卖给B, A赚到a.2. B以价格b卖给你, B赚到b-a.3. 你以b买到了货物此情形下, 你为货物付出的b由两部分组成:- A赚到a- b赚到(b-a)有税情形
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偷税漏税会被发现:1. A不交销项税额, 自己独吞1.1a. 如果B是个老实交税的商家, 它要用进项税额0.1a抵扣销项税额, 不然它就要交0.1b了, 所以无论如何, 它会把A开给自己的发票一起交给税务局, 税务局一查, 会发现A开了进销发票给B, 却没有上交销项税额, A就被抓住了.2. B不交销项税额, 如果消费者没有要求开发票, 那B就逃税成功了. 它可以把0.1b的原本要交的税额纳入囊中. 不过现实中的征税手段更加复杂, 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逃税的, 因为我不是从事会计行业的, 这方面具体的不太了解, 所以这个回答就到这里啦.
税务局总共收到0.1b的税款,即上述两项相加0.1a+0.1(b-a)=0.1b。
B进项税额为0.1a,销项税额为0.1b。两者可以抵扣,只要取得了A给你开的发票(买你东西总要给发票吧喂),A的这张发票在税务局那可以当现金毛爷爷用,所以B只要交税0.1(b-a)。
增值税是对销售商品或者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,比如说你买进一个东西是10块,转手卖给客户的价钱是25块,那么增值税是对25-10=15块的这个差额进行征税。
但这个差额在实践中很难直接精确计算,比如企业支付的各种罚款、没收的财物或接收的捐赠等是否属于增值额有时难以确定,所以增值税在各个国家普遍采用间接计税的方法。
还是刚刚那个例子,假设你购买的是13%税率的商品,那么在付款时除了支付不含税价格10块,还得支付1.3的增值税,这个1.3在你这里就算是进项税额,顾名思义,买进的嘛;卖出的时候,你的客户除了需要支付25的不含税价格,还得支付给你25*0.13=3.25的增值税,这个叫做销项税额。那么当你交税的时候,因为事先已经支付给上游卖家1.3,所以你最后需要交的增值税只有3.25-1.3=1.95,这就是用进项税抵了应缴纳的销项税。
进货:商店里有一个商品不含税价100元,你去商店购买东西,税率17%,含税价117元,也就是说你要花117元才能买到这个商品。这次行为对于你来说是购买,购进商品,所缴纳的税费为进项税。
销售:你进货之后想卖掉这个商品,365买球网站 2022世界杯买球回家后定价不含税价1000元,税率是17%,别人想要买到这个商品,需要付17%的税,也就是说花1170元才能买到这个商品。这170元是销售时你要替消费者缴纳的税费,就是说消费者付的170元销项税不会给你,只是过一下你的手,还要上缴。
应交税费=(销项不含税价-进项不含税价)*税率=物品的增加价值*增值税率=(1000-100)*17%=153元
也可以说是物品增值的税费,物品原来价值100元,后来价值1000元,增值900元,增值税为900元乘以税率。
这么一算,实际上缴纳的全部税额就是170元吗(进项税额虽然抵扣了,但实际上已经提前缴了啊)?
以前,一直觉得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,但税额17%是小规模纳税人3%的将近6倍,非常坑,这两天认真研究了一下(原谅我是才学会计不久,同时还是学渣,脑子转不过弯),现在终于想通了
引用楼上的例子,缴纳的全部税款为170元(进项税额虽然抵扣了,但实际上是和进货款一并流出了企业,也就是:最终缴纳的170-17=153加上进货时一并流出的17,所以实际上总共给出去的是170元,所以我说全部税款就是170元),当时就是这么想的,我果然是学渣,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情况。实际上呢,最后卖出产品,我们从消费者手中会多拿到170元的税款,但我们只用交153元,还有17元是自己留着的,用这留下的17元抵消最初的进项税额17元,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抵扣,(想清楚了这个之后,再一回顾这个错误,简直羞耻play啊,数学全部还给老师了................)
根据公式: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=当期销项税额-当期进项税额=不含税销售额×增值率×增值税税率,可以得出:当税率=17%,征收率=3%时,则由不含税销售额×增值率×17%=不含税销售额×3%,365买球 世界杯买球由此,增值率平衡点=3%÷17%×100%=17.65%。说明当增值率为17.65%时,两种纳税人税负相同;当增值率低于17.65%时,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,适宜选择一般纳税人;当增值率高于17.65%时,一般纳税人税负高于小规模纳税人,适宜选择小规模纳税人。(其实这个增值税平衡点只是理论上的,甚至根本不存在)理论归理论,实际上,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能抵扣,小规模纳税人却不能,确切的说,小规模纳税人没进项税额这说法,但购买材料这些时,却是需要缴税的,这是要算入成本的(小规模纳税人成本也就更高),另外,小规模纳税人的按销售额纳税,要是利润不咋地的那种(比如典型的薄利多销),交的税就比较坑了;而一般纳税人按增值额纳税,赚得多,纳得多。还有就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优势等等,所以,365买球网站 2022世界杯买球现在想想,反而是小规模纳税人的365买球 世界杯买球官网按销售额纳税更坑一点吧............
还有就是,增值税是谁买谁给税费,企业作为购买方,支付进项税额(企业购买时为进项税,当然不是所有的购买行为都是如此,销售时为销项税,同理),作为销售方,则收取消费者给的增值税费(抵扣掉进项税额,交给给财政局)